春末夏初主要蜜源植物。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.。别名洋槐。豆科。落叶乔木,高15~25米,树皮灰色至灰黑色,纵裂。小枝无毛,有托叶刺,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小叶7~19枚,窄椭圆至卵形。总状花序,花多为白色,有香气。荚果。
刺槐原产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(Appala-chian Mts.)和奥赞克山脉(Ozank Mts.),17世纪后传入欧洲各国,温带地区的亚洲、欧洲、北美洲都有广泛栽培。1877~1878年引入中国,20世纪初,又从欧洲(德国)大量引种。现分布于北纬23°~46°,东经86°~124°的广大地区。江苏和安徽北部、胶东半岛、辽东半岛、华北平原、黄河故道、关中平原、陕西北部、甘肃东部等地都有大量栽种,这些地方也是刺槐蜜源的重点基地。刺槐喜光,耐干旱瘠薄,适应性强,在年降雨量500~900毫米,土壤湿润、肥沃的地方都能很好生长。北京刺槐开花期为5月上旬;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为5月上中旬;胶东半岛5月中旬至5月下旬;郑州4月下旬至5月上旬;石家庄5月上旬;辽东半岛5月下旬至6月上旬初;陕西关中平原5月上旬,宝鸡4月下旬至5月上旬;陕西延安5月中旬至5月下旬;甘肃南部4月下旬至5月上旬,天水北部5月中旬至5月下旬;秦岭为5月下旬至6月初。
刺槐开花期同一地区常相差一周左右。土壤湿润、气温高、风力小泌蜜丰富;阴雨、低温、大风则泌蜜少或不泌蜜。7级以上大风则蜂蜜失收,遇5~6级大风,产蜜量也大为减少。如遇干热风,能使花朵枯焦,花期缩短。高温天气泌蜜多,适宜气温为27℃。每群蜂产蜜30千克左右,多者可达50千克以上。气温超过25℃,大气湿度达80%以上,土壤含水量高时,一群蜜蜂日进蜜量可达5千克以上。同一地方刺槐开花泌蜜期仅10天左右,不同地方开花期不同,一年中可连续多次转地利用刺槐蜜源场地。因此,同一地方若栽种若干品种,各个品种花期交错,可延长总的开花期,提高蜂群单产。也可选育和推广泌蜜量大的品种,以提高产量。同一地区往往城市、村庄、阳坡等气温高处先开花泌蜜,而在山外、郊野、阴坡、林内气温较低处后开花泌蜜。因而,地形环境复杂的蜂场,花期往往延长,单群产蜜量高。海拔高度不同也能延长花期,提高产蜜量。生长旺盛的刺槐,开花较晚,但泌蜜量大。一般栽种6~7年后才能大量开花泌蜜。
刺槐底部的花先开,次中部,后顶部。先主枝,后侧枝。花序底部的花先开,后逐渐推向顶端。每朵花开放3天左右,单花泌蜜量3毫克。开放第2天的花才逐渐泌蜜,接近凋谢时泌蜜最盛。刺槐花多叶少,呈现一片白色,表明植株强壮,泌蜜丰富。如花少叶多,远望全树绿中透白,则泌蜜量少。午前泌蜜大于午后。刺槐是泌蜜量很大的蜜源植物,开花数量多,且单花分泌的花蜜量也高,平均为2毫克(1.59~3.7毫克)。蜜色白而透明,不易结晶,具有芳香味,为上等蜜。
刺槐蜂蜜成分如下:水分21.48%,果糖44.36%,葡萄糖30.82%,蔗糖0.99%,麦芽糖0.81%;淀粉酶值16.95,总酸度1.446,pH 3.65,羟甲基糠醛0.18毫克/100克,含维生素C2毫克/100克;蛋白质0.30%,氨基酸(毫克/100克): 天冬氨酸12.5,苏氨酸3.3,丝氨酸3.7,谷氨酸9.3,甘氨酸3.3,丙氨酸3.3,胱氨酸1,缬氨酸6,蛋氨酸1.3,异亮氨酸5,亮氨酸6,酪氨酸1,苯丙氨酸3.3,赖氨酸6,组氨酸2,精氨酸3.3,脯氨酸2.2。
蜂蜜中刺槐花粉粒数为35 365个/克,占蜜中花粉总数的76.2%。刺槐花粉乳白色。花粉粒近球形,赤道面观为椭圆形,极面观为3裂圆形。大小为19.3(16.7~22.5)×24.4 (18.1~30)微米。具3孔沟;沟较宽,沟膜不平。外壁表面具细网状雕纹,网孔圆形,大小约0.21微米,网脊由细颗粒组成。(见图)
(a)赤道面观(×2800); (b)极面观(×3700)
刺槐花粉成分如下:
氨基酸含量(克/100克):天冬氨酸1.77,苏氨酸0.75,丝氨酸0.92,谷氨酸1.60,脯氨酸3.32,甘氨酸0.79,丙氨酸1.03,半胱氨酸0.06,缬氨酸0.64,甲硫氨酸0.10,异亮氨酸0.49,亮氨酸1.08,酪氨酸0.48,苯丙氨酸0. 61,组氨酸0. 39,赖氨酸0. 69,精氨酸0.72。总计15.44。
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(毫克/100克):铁40,铝30,钙100,镁200,钡0. 8,铍0.003,锰1,锆0. 3,铅0.3,锡0.4,镓≤0. 03,铬0.08,镍0.03,钼0.04,钒≤0.03,铜0.3,镱< 0. 03,钇≤0.03,锌1,钴-,锶0.3,铋-,银0.008,硼0.2,钛0.3,钠30,钾>300,磷200,硅≥300。
原创文章,作者:Bee-spirit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eefairy.com/6697.html